

“第一次做手工,沒想到我這手也能做出這么漂亮的花!” 馬山村85歲的張奶奶舉著作品笑得合不攏嘴。這幕溫馨場景,正是云霄經濟開發區以文明鄉風為引探索一條適合本地的新型養老模式的生動縮影。近年來,馬山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以實實在在的舉措,精準對接老年群體多元化需求,繪就了一幅老有頤養、其樂融融的幸福畫卷。
精準守護零距離,構建黨員連心服務圈。馬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新建立“村級黨支部-黨小組-幸福院”三級服務體系,以黨建引領養老服務。實踐站精心打造了6個功能室:幸福食堂解決用餐難題,康養吧提供健康服務,書畫室滿足精神需求,洗衣坊解決生活不便,娛樂坊和老年娛樂室豐富文娛生活。黨員志愿服務隊每日值班,為老人提供助餐、理療、娛樂等全方位服務。通過建立“60+”老人信息數據庫,實現了服務精準對接,讓老人真正愿意來、經常來。
溫情相伴潤心田,弘揚孝親敬老文明風。馬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將幸福院作為弘揚文明鄉風、促進鄰里互助的重要平臺,充分發揮志愿服務隊作用,精心策劃組織特色活動,如利用春節、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等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在話家長里短中讓留守老人消除孤獨感,在歡聲笑語中密切鄰里關系。衛生院的每月義診、巾幗服務隊的洗衣晾曬服務,解決了老人的實際困難。象棋對弈、手工制作、棋牌娛樂等日常活動日均吸引60多位老人參與,讓“老有所樂”從愿景變成現實。
情系家鄉報桑梓,打造多維關愛幸福圈。馬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發動在外鄉村能人、企業家及退休干部等賢達人士,成立志愿服務隊,他們不僅慷慨解囊,捐贈資金專項用于幸福院設施升級與日常運營,更主動回鄉參與志愿服務。 2024年以來,賢達力量已帶動70余人次參與志愿服務,惠及老人超600人次,營造了“人人敬老、能人反哺”的濃厚氛圍。
資源整合聚核心,激活鄉村振興內動力。馬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新打造“村企共建”養老新模式,通過資源整合實現可持續發展。幸福食堂采用“四個一點”運營機制(村財補貼、社會捐助、個人繳費、經營反哺),創新推出“2元老年餐+15元企業餐”雙軌制,既保障老年人實惠用餐,又為企業提供餐飲服務。目前已與3家企業達成30份/日的送餐合作,日均創收約100元,有效緩解運營壓力。同時聯合5家企業組建“孝老志愿隊”,定期開展衛生清潔、理發、陪護、體檢等志愿服務,累計服務時長超200小時。這種“企業反哺+志愿服務”的共建模式,既降低了養老成本,又增強了企業社會責任感,實現了多方共贏的良性循環。
云霄經濟開發區將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持續關注老年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接地氣、暖人心的文明實踐活動,以馬山村幸福院為示范點,在全區范圍內推進幸福院建設,切實把幸福院打造成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幸福家園”,煥發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新氣象。
來源:云霄經濟開發區 云霄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