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過后,暑氣漸消,中元節伴隨秋風悄然而至。在云霄,敬祖盡孝、追思先人,是延續千年的傳統。而如今,這一傳統正被賦予新的內涵。
自2018年起,云陵鎮持續推廣文明祭祀理念,引導群眾采取鮮花祭掃、網絡追思等方式表達哀思,逐步推動安全祭祀、文明祭祀成為社會新風尚。
見微知著,漸成風氣。近年來,云陵鎮多措并舉,通過綜合整治、榜樣帶動、宣傳引導等多種方式,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落地見效、深入人心。
綜合整治,提升鎮域“顏值”。背街小巷干凈整潔、庭院內外綠意盎然……云陵鎮聚焦市容市貌及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優勢,有效破解“整治碎片化、難持續”問題,推動人居環境“向美而行”。
一方面,全面排查衛生死角,每季度聯合縣城管執法局、環衛處開展全域大清潔,重點整治背街小巷、城鄉接合處等區域,并強化日常巡查,防止問題反彈回潮。另一方面,以每周五“創建日”為契機,聯合掛鉤單位組織志愿者,發動群眾開展家園清潔行動。針對門前雜物堆積、隨意傾倒等陋習,志愿者主動“敲門”,耐心溝通、協助清理,引導群眾轉變觀念,養成文明習慣。
榜樣引領,涵養文明“氣質”。“以前總覺得‘移風易俗’是口號,但聽完文明家庭分享,才發現原來它離我們的生活這樣近,我們每個小家都能參與進來。”城元社區居民羅先生感慨道。
近日,云陵鎮邀請文明家庭代表吳紅滿走進社區,與居民暢談婚育新風。吳紅滿以自家喜事為例,用樸實親切的語言,細數移風易俗的點滴變化,以“身邊小故事”闡釋“文明大道理”,倡導樹立正確婚戀觀,引起強烈共鳴。此前,云陵鎮還邀請“中國好人”謝鵬志在人民公園發出移風易俗倡議,用榜樣事跡傳遞文明聲音。同步開展的“美麗庭院”評選授牌活動,鼓勵群眾用小花園、小菜園等“微景觀”裝扮家園。群眾自己動手、美化環境的熱情持續高漲,正實現從庭院“一處美”到社區(村)“處處美”的轉變。
共建共育,凝聚新風“內涵”。在榜樣的帶動下,城元社區居民主動修訂居規民約,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其中,明確紅白事操辦標準、倡導文明殯葬。居民還自發組建潮劇傳習隊伍,將主流價值理念融入唱詞中,在“潤物無聲”中傳播新思想、新政策,引領向上向善、鄰里和睦的文明鄉風。
不辦升學宴,改辦集體升學禮。在下坂村,32位準大學生齊聚一堂,共話未來愿景。村民張先生的兒子考入浙江大學,作為家長代表,張先生對集體“升學禮”表示支持:“不辦升學宴、謝師宴,實實在在減輕了我們的負擔,也避免了攀比,這樣的集體慶祝更有意義,也能激發更多孩子奮發向上。”今年,該村共發放獎學金10萬元,進一步營造了重教興學、簡樸務實之風,也激勵了學子成才后反哺家鄉、奉獻社會。
下一步,云陵鎮將持續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以切實行動將移風易俗融入日常,引導群眾自覺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加快繪就景美、人美、風尚美的文明新圖景。
來源:云陵鎮
通訊員:方向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