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馬鋪坑湖小學,有這樣一位教師,他用心用情育人,守護著一批又一批留守兒童,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溫暖依靠。他叫張景義,一位把心種在深山里的老師。扎根山區教育十四載,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點亮了山區孩子們的希望之光。
在云霄縣馬鋪鄉大侖村的坑湖小學里,總能看到張景義老師抱著一摞教案匆匆走過的身影。上完四年級的英語課,還沒來得及休息就要去準備二年級的課。在坑湖小學這里,每一位老師都是實打實的“全能選手”。
馬鋪坑湖小學老師張景義表示,“我是英語專業畢業的老師。為了提高我們學校的教學質量,讓山里的孩子享受更多元化更優質的教育,平時除了做好自己的英語教學外,我們全體老師包括語文、數學老師都真正做到分科不分家,對每個科目都進行了備課教授。”
2011年盛夏,剛走出校園的張景義來到馬鋪山區任教。2022年秋,他到坑湖小學任教,這所大山里最深處的學校,成了他新的牽掛。
“我們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缺乏關愛。我們老師多做一點,多關心一點,讓他們能夠積極健康地成長。”馬鋪坑湖小學老師張景義說。
馬鋪坑湖小學是云霄縣馬鋪中心小學下轄的15所小學之一,這里是云霄縣海拔最高、路途最遙遠的山區教學點,現有教學班5個,學生27人。
大侖村不少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留守”成了他們成長的關鍵詞。張景義看在眼里,悄悄把教師的身份,又加上了一層“臨時家長”的責任。每天放學后,他的辦公室總有學生來找他“開小灶”。每星期他會拿出兩三個晚上,義務輔導學生,之后再開車送他們回家。
“張老師一心撲在山區教育上,總是周日就返校,不計較個人得失。教學方面他孜孜不倦,循循善誘,不落下一個差生。生活方面,他關心著每一個學生,甚至幫助家長接送孩子。”馬鋪坑湖小學老師何福州說。
守著鄉村教育,靜待花開滿徑。張景義以最樸實的姿態,詮釋著一名鄉村教育守望者的初心。他根植山區14年,盡心盡力育新人,用愛心呵護、用耐心澆灌每一位學生,用最美的青春陪伴學生蛻變成更好的自己,用持之以恒的堅守彰顯著對山區教育事業的初心。
“我們中午沒有午休,義務輔導孩子,晚上還對孩子們進行免費的培優輔差。這是為了讓孩子們掌握更多的知識,孩子帶著書去看山,山就變小了。我們老師就應該做好孩子的引路人,照亮他們的未來人生。”馬鋪坑湖小學老師張景義表示。
記者:湯金梅 馮汪煜
實習生:鄭裕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