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林偉超/文 吳曉玲/圖)“光伏產業是個好項目,作為黨員我第一個支持!”“鐵紅雞蛋花扶貧產業園是一個平臺,我們黨員要帶頭引導群眾參與!”……6月9日,馬鋪鄉龍鏡村的“三會一課”觀摩活動中的黨員大會上,支部黨員對黨支部制定的“黨建帶扶貧”方案毫無忌諱、暢所欲言,對全村扶貧作出一個又一個的承諾。此時村部外的龍鏡村天氣晴朗,山清水秀間襲來一股新風,吹進了貧困戶的心窩里。

作為扶貧開發重點鄉鎮,今年馬鋪鄉黨委建立“四看四比四管”機制,突出以精準扶貧比發展,把精準扶貧作為各村黨建考評的重要內容。隨著全縣“黨建品牌建設年”活動的深入,鄉黨委以龍鏡村黨支部為示范點,推出“山清水秀暖民心”,推動各村積極探索“黨建+生態+扶貧”之路,一場你追我趕的扶貧競賽就這么在全鄉展開了……
夢里水鄉 澈映民情



在“環保百日攻堅”行動中,龍鏡村僅用兩周就拆除了豬圈41處,3794平方米,很多原來以養豬為生的貧困戶甘愿放棄“生計”,讓出豬圈,協同打造“夢里水鄉”,背后夾雜著很多黨群同心的故事。今年龍鏡村把掛鉤幫扶貧困戶制度延伸到了普通黨員,以黨小組劃分3個片區,實施“責任田”,定期了解貧困戶的思想狀況和生活需求。村支委羅傳生毅然帶頭賣掉了自己300多頭生豬,拆掉了自己835平方米的豬圈;村支委、主任羅文賢積極聯系外出經濟能人幫助自己掛鉤的羅某衛,讓其下定拆除自家豬圈的決心……整治后的龍鏡水比原來更清澈了,清晰地映襯了庫區群眾換取青山綠水的決心。“沒想到幫群眾解決一件簡單的訴求,能換來他們這么大的支持。”龍鏡村大學生村官吳曉玲說道。
與此同時,環庫區的其他村也紛紛建立黨員掛鉤貧困戶的機制,今年來全鄉共收集群眾反映的扶貧建議1000多條,為群眾制定幫扶措施100多條,為扶貧開發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踏遍青山 金勵民志

作為省級移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村,龍鏡村這些年環境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零村財”的局面仍然沒有改變,如何壯大集體經濟成了黨支部難以回避的問題。在建立“四看四比四管”機制,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過程中,全村黨員更加深入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破解村財“零收入”找到了“金鑰匙”。
光伏發電項目是今年謀劃的增加村財經營性收入項目,從村部外騰出500平方米的地用于建設停車棚和發電為一體的光伏發電項目,建成使用后一年可增加經營性收入5-7萬元;鄉村生態旅游是龍鏡村的一大特色優勢,龍鏡村利用已建成的鄉村式小木屋,作為村里的生態旅游服務中心,通過簽訂了租賃合同對外出租,一年可收取資金2萬元。村支委們通過到縣城和漳州等地招商,成功引辦了一家“飛地工業”——以太食品在云陵工業開發區落地。按照現有的村辦企業稅收分成政策,投產后能為村財帶來一筆不小的稅收分成。“村財有了保障,黨員對于扶貧就有了底氣,脫貧的決心就會更加堅定。”村黨支部書記羅志成說。
與此同時,馬鋪村也在加快淮山市場的銷售,峰頭村謀劃建設用于餐飲的青馬驛站、全鄉10個扶貧開發重點村都謀劃了各自的產業項目,在發展村財的道路上,各村馬不停蹄。
一方山水 暖遍民心



雖然在“環境保護百日攻堅”行動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群眾的生計卻成了村黨支部一個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原來以養豬為主要生計的大坪頭貧困戶羅某琴,眼看著自己的養豬場關閉掉下了眼淚,村黨支部書記羅志成及時引導她轉型種植龍鏡的特色茶葉——眉劍烏龍茶,發揚龍鏡村傳統茶工藝推廣種植,并推薦本村5家制茶戶到茶展參賽,借社會效應提升經濟效益。
龍鏡村的金竹柏觀光園,常為本地貧困戶提供花卉管理、園區衛生清潔等就業機會。今年,龍鏡村黨支部以此為契機,與漳州流動黨支部“內外聯動”,聯合在金竹柏觀光園謀劃建立了鐵紅雞蛋花扶貧產業園,由村黨支部引導群眾到產業園里種植鐵紅雞蛋花,由漳州流動黨支部書記羅志強與貧困戶簽訂兩年包銷協議,通過漳州流動黨支部對外聯系銷路,既為貧困戶種植鐵紅雞蛋花承擔風險,又暢通了收入渠道,讓群眾放下心,暖了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充分發揮黨支部‘火車頭’的作用,積極引導貧困戶往生態農業去發展,努力用這片青山綠水為群眾換取更大的財富。”龍鏡村駐村領導、鄉黨委組織委員蔡曾銳說道。
黨建品牌建設助推扶貧攻堅新風。正如龍鏡村黨支部一樣,客寮、峰頭等村黨支部也發揮著“火車頭”的作用,帶領淮山扶貧產業園、峰頭波爾山羊場扶貧產業基地等特色扶貧產業基地在扶貧攻堅的路上越走越快。馬鋪鄉的黨建扶貧的畫筆遒勁揮灑,力透紙背,在青山綠水間,描繪出了一幅“山清水秀民生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