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多個國家的網絡27日遭新一輪勒索病毒攻擊。烏克蘭受害嚴重,其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相繼“中招”。
據西方媒體報道,有研究人員發現,與上月的“想哭”勒索病毒相似,新勒索軟件使用了遭泄密的美國國家安全局網絡“開鎖工具”。
【波及多國】
美聯社報道,27日出現的勒索病毒看似最先攻擊烏克蘭,隨后蔓延至歐洲、北美地區多個國家。
據西方媒體報道,受影響的全球大公司包括:俄羅斯石油公司、丹麥航運與石油集團馬士基、英國傳播服務集團WPP、荷蘭TNT國際快遞公司、美國制藥公司默克、美國食品業集團億滋國際、美國歐華律師事務所等。
俄羅斯網絡安全公司Group-IB說,烏克蘭和俄羅斯境內已有超過80家公司受影響。勒索軟件侵入電腦后,將文件加密鎖定,要求受害者支付價值300美元的比特幣才能解鎖文件。
另據俄網絡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實驗室初步調查顯示,該勒索軟件當天已實施約2000次攻擊,90%以上在烏克蘭和俄羅斯,波蘭、意大利、德國、法國、英國、美國也受害。
俄羅斯石油公司證實,其網絡服務器當天遭遇了一次“強力”攻擊,但多虧其“備用系統”,公司的石油生產和開采并未中斷。
美聯社報道,該勒索軟件的蔓延速度看似呈逐漸放緩趨勢,部分原因可能是該軟件需要通過電腦系統“直接接觸”傳播,在與烏克蘭網絡關聯較少的地區,其傳播受限。另據路透社,已有30多名受害者支付了比特幣贖金。
【受害嚴重】
烏克蘭遭此輪網絡襲擊影響最為嚴重。
據西方媒體報道,烏克蘭高級別政府部門、中央銀行、國家電力公司、首都基輔的機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隔離區監測系統、烏克蘭地鐵、烏克蘭電信公司、飛機制造商安東諾夫公司及一些商業銀行、能源公司、自動提款機、加油站、大型超市均受影響。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隔離區輻射監測系統被迫“下線”。隔離區管理局說,工作人員手持儀器人工監測輻射情況,“幾十年前就是這樣做”。
烏克蘭中央銀行在一份聲明中說,受網絡襲擊影響,“一些烏克蘭銀行的業務、客戶服務正遭遇困難”。
烏克蘭總理弗拉基米爾·格羅伊斯曼在社交網站臉書上說,這樣的網絡襲擊在烏克蘭“史無前例”,但他稱該國“重要系統未受影響”。
【何種病毒】
上月12日,名為“想哭”的勒索病毒席卷全球約150個國家、實施超過20萬次攻擊,影響政府部門、公共交通、醫療、郵政、通信等領域。受害者被要求限期支付價值300美元的比特幣以換取文件解鎖,否則贖金上漲。“想哭”軟件風波隨后在較短時間內被平息。
目前,新一輪勒索病毒的來源、傳播途徑及其背后動機還不清楚。
微軟公司說,這一病毒軟件利用了微軟系統的一個漏洞,盡管該漏洞在今年3月的一次安全升級中被打過補丁。
Group-IB公司和一些網絡安全專家說,新勒索軟件看似是去年出現的Petya勒索軟件變體。但卡巴斯基實驗室說,這是一款“從沒見過的”新型勒索軟件。
【NSA助攻?】
有專家發現,與“想哭”病毒相似,新勒索軟件也使用了由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研發的“開鎖工具”。今年4月,美國國安局遭遇泄密事件,其研發的黑客攻擊工具被名為“影子中間人”的神秘組織公布在網上。
美國韋拉科德公司首席技術官克里斯·威索帕爾說,兩起事件針對的是同一個微軟“視窗”系統代碼漏洞。
美國企業安全公司Proofpoint安全專家瑞安·卡倫貝爾則說,即便是一些對已曝光漏洞打了補丁的電腦,也可能在此次襲擊中“中招”。
卡倫貝爾說,與常規網絡勒索襲擊不同的是,此次襲擊不僅針對受害者的個人信息文件,還改寫了電腦的主引導記錄(MBR),因而更難對付。
【多方跟蹤】
微軟公司發言人說,正調查這起網絡襲擊,將采取妥善措施保護用戶,并稱微軟公司的殺毒軟件能夠發現并刪除該勒索軟件。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說,美政府機構正調查這起事件,美國“決心對相關負責人追究責任”。美國國土安全部稱,正監視這起網絡襲擊并與其他國家協調配合;建議受害者不要支付贖金,因為即使付了贖金,也不一定能保證文件恢復。
國際刑警組織說,正密切監視網絡襲擊情況并與相關成員國保持聯絡。法國國家信息系統安全局也稱正分析這起網絡襲擊。(吳寶澍)(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