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洪毅軍 文/圖)在火田鎮圓峰村的龍井自然村里,有一個生態農場,每年4月到11月,一顆顆玫紅色的火龍果如紅燈籠般垂掛,點綴于漫山遍野的碧波之間,形成了一道壯麗的風景。翠綠的枝條掛滿了紅色的果實,讓人垂涎欲滴,村民們正忙著采摘果實。


“今天上海的客戶剛拉走一車,總共12噸,賺了好幾萬呢。”云霄縣金源家庭農場負責人羅明藝笑得合不攏嘴,以前這里都是荒山荒坡,種植的都是些普通農作物,村民們只能維持基本的溫飽,自從種植了火龍果,經濟效益增加了不少。
2011年初,羅明藝經過反復考查與論證,發現紅心火龍果市場價格良好,每斤可達10元左右,且省內種植的專業農場為數不多,除此外,紅心火龍果富含維生素B、花青素、胡蘿卜素等各種有益元素,對咳嗽、氣喘有獨特療效,具有潤腸通便、明目降火、防貧血等多種功效。正是看準紅心火龍果的發展前景,2012年,羅明藝從臺灣引進優良品種開始試驗種植,并摸索出獨特的兩層種植技術。金源紅心火龍果以“無公害、生態綠色”為標準,廣受消費者好評,迅速在水果市場占領一席之地,遠銷江西、浙江、上海等地。為滿足市場需求,2016年金源農場擴大種植面積,現已達200多畝。同年注冊“明藝”商標,并與廈門興寶記貿易有限公司簽訂產品銷售協議,供應沃爾瑪、新華都等大型超市。


據悉,金源農場紅心火龍果去年畝產量達8000斤,總收入約450萬元,旺季工人可達150多人,人均年收入達2萬多,有效帶動了當地村民的經濟增收。
圓峰村村民羅炳坤55歲了,是該村的建檔立卡扶貧戶,現在成了農場里的固定工人,每年收入近3萬元。他說:“年齡大了,外出打工沒人要,沒想到能在家門口能打工,收入還不比外出務工低,以前是想都不敢想。”金源農場共有6戶貧困戶在此打工,促進人均年增收1萬多元。農場還會不定期到貧困戶家里慰問,送去油和大米。
“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已成為火田鎮精準扶貧的抓手之一。該鎮推行以合作社為“火車頭”的特色水果種植產業、中藥材種植、蔬菜種植等措施積極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科學有序地引導群眾發展特色農業生產,以點帶面,輻射帶動了大批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加入種植行列,逐步形成特色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的局面,奏響了火田農業的“脫貧富民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