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許穎 湯金梅)有人說,彩虹總在風雨后,成長總在逆境中。在云霄縣,首個采用 “逆境”栽培技術的智能化育苗基地建成投用,培育出的種苗存活率更高,環境適應能力更強。
眼下正值農作物進入秋季栽培的階段,也是蔬菜茄果育苗最忙的節點。在云霄縣佳洲島智能化育苗基地,一排排青翠欲滴的番茄幼苗映入眼簾,技術顧問蔡永強正忙著查看幼苗長勢,小心翼翼地將育苗穴盤上多出的幼苗移種到旁邊的空盤里。
旁邊一名工人正準備給幼苗澆水,只見他拿著遙控器對準自動的噴水機輕輕一按,噴水機沿著軌道慢慢地移動,均勻地將水灑向周圍的幼苗上。
漳州綠洲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顧問蔡永強說:“我們這個育苗大棚就是我們所謂的調控大棚,它可以控制溫度,我們用調控大棚來育苗的話,它會比之前老百姓用的傳統(育苗)方式來得省功,比較有效率。育苗的時候成活率也比較高,在這邊我們可以控制水份,甚至光線。在這里育苗的時候我們都會做一些逆境中的栽培,我們要在這里讓它在逆境中成長?!?/span>
這個總面積近8000平方的育苗基地是云霄縣智慧農業的重點工程之一,目前正在培育茄果類的幼苗。這里全部引進了智能化、自動化的育苗設備,包括基質消毒、基質攪拌機、育苗穴盤、自動精播生產線裝置、恒溫催苗室、育苗設施自動內噴水系統等等,實現了“自動裝盤--取盤--打穴--點播--覆土--澆水”自動化流水線作業和精準控制。
漳州綠洲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顧問蔡永強說:“我們人力至少可以減少一半,比如澆水的話我們要4到5個工人,現在一個人操作就行了,而且澆水更加均勻?!?/span>
今明兩年云霄縣計劃投資2000萬元用于智慧農業建設項目,新建智能溫控大棚90畝,運用物聯網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實現遠程獲取農業生產環境信息、遠程調節控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引領云霄農業步入全新的“智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