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黃澍 廖定明)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所屬單位——省區域和企業評價中心開展的“2017年度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市)”評價結果揭曉,我縣位于十佳縣(市)的首位,該評價結果的其中一個參考指標,便是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取得的成效。那么,我縣的精準扶貧模式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

我縣率先在全國開啟農村農產品銷往城市的扶貧新平臺,探索出了“互聯網+扶貧”的精準扶貧模式,去年來,我縣引辦電商企業280家,電商從業人數累計達到5600人,全年電商總交易額達19.07億元。
云霄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林進財說:“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對農村的一二三產業融合進行了一些探索,通過農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業,實現了一產接二連三,比如我們的下河鄉是楊桃之鄉,通過引進楊桃加工產業,同時結合鄉村旅游產業,實現了一產接二連三,增加周邊貧困戶的收入。”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離不開“資金扶持+扶貧”的精準扶貧模式,為了緩解農村普遍存在的融資難問題,我縣在漳州率先成立了“支農信貸協會”,在支農與扶貧上更具有針對性,目前已經和四家金融單位簽署了合作協議,為我縣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發展生產、增加收入,提供資金支持。
云霄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林進財說:“合作金融機構在協議簽訂之日起一年內,授權給協會保證金10倍的授信擔保額度,為全縣轄區內的農戶,特別是貧困戶以及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推介貸款金額10萬元以下的小額信用貸款,并提供擔保。”

下一階段,我縣計劃在剩余的5063名貧困人口中再脫貧3833人,40個貧困村實現脫貧。
云霄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林進財說:“在確保每個村已確定的產業發展項目順利推進的基礎上,千方百計增加村級自身造血功能,實現貧困村村財收入年度超過10萬元,其中生產經營性收入超過5萬元,確保貧困村脫貧摘帽。”
“現代農業+”、“鄉村旅游+”、“互聯網+”,我縣探索出的這些精準扶貧模式,帶動了我縣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多種“產業+扶貧”模式融合并進,擴大了農村產業規模和就業容量,拓展了貧困戶就業、創業增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