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江鎮森 文/圖)10月17日是全國第四個扶貧日。馬鋪鄉因地制宜,根據貧困戶自身條件和致貧原因,成立了一支心系困難群眾的扶貧隊伍,一顆顆公心貫穿工作始終,腳踏實地走好扶貧攻堅的每一步,確保扶貧對象精準、目標精準、內容精準、方法精準、考評精準,實現精準扶貧,最終達到脫貧目標。
脫貧攻堅,首先要抓住“精準”牛鼻子
俗話說,害什么病,開什么方。扶貧脫貧,要害在找準“窮根”,方法是靶向治療。馬鋪鄉從建檔立卡、摸清貧困人口底數、實現動態調整,到突出產業扶貧、提高組織化程度、培育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的經濟實體,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戶因村施策,以“精準”提高扶貧措施有效性。無論是組織好易地扶貧搬遷,確保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還是加大扶貧勞務協作,促進轉移就業;無論是落實教育扶貧和健康扶貧政策,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還是加大財政、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強交通水利金融等具體扶貧行動,讓更多政策落地落實,只有把“精準”的要求貫穿扶貧脫貧全過程、各環節,才能真正拔掉“窮根”,增強“造血”功能,為擺脫貧困、邁向小康注入源源動力。
脫貧攻堅,關鍵得抓住基層基礎這個本

“欲致其高,必豐其基”,馬鋪鄉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充實一線扶貧工作隊伍,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促進鄉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脫貧工作隊”。
強化扶貧隊伍。該鄉上接下派14名黨員干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支部書記,實現貧困村結對幫扶全覆蓋,進一步落實黨員干部掛鉤幫扶全覆蓋機制。貧困戶戶戶有幫扶責任人,要求全鄉干部職工掛真鉤、真掛鉤,每年至少入戶4次以上,切實做好幫扶工作。全鄉各村遍地開滿“扶貧花”。坪水村創新開展“黨建+基地+貧困戶”扶貧模式,客寮村38畝的淮山扶貧“試驗田”、新樓村貧困母親幸福工程、泮坑村鑫飲康枇杷扶貧園、龍鏡村鐵紅雞蛋花扶貧產業園、杉腳村花卉貧困母親幸福工程、峰頭村波爾山羊扶貧產業園、新樓紅心芭樂扶貧產業基地等。留住人才,培養致富帶頭人。有如峰頭村開展電商扶貧的返鄉大學生方麗洪、龍鏡村的回鄉致富帶頭人羅志強、客寮村淮山種植大戶何銀河等。有志者,事竟成。馬鋪鄉還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脫貧攻堅,還要把準“實”字這個舵
脫貧工作是硬骨頭硬任務,來不得水分、務不得虛功。馬鋪鄉堅持工作務實、過程扎實、結果真實,脫貧成效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開展自查,對不嚴不實、弄虛作假的嚴肅問責。同時扎緊制度籬笆,加強扶貧資金管理使用,不給挪用乃至貪污扶貧款項的行為留下可乘之機。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深林。今年以來,馬鋪鄉貫徹縣委、縣政府“五業并舉,十策齊上”的決策部署,全鄉共有373戶1439人實現脫貧。下一步,馬鋪鄉將凝聚扶貧脫貧工作的強大合力,擼起袖子、卷起褲管邁向脫貧攻堅深水區,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打造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新馬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