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蔡育忠 下河鄉黨政辦 文/圖/)近日,筆者在下河鄉楊桃觀光園看到,不少游客在園內游玩,體會楊桃自助采摘帶來的樂趣,果農正抓緊進行楊桃采摘和包裝,整個園區一派繁忙景象。
“我們家種了十多畝楊桃,去年,還開了一家農家樂。現在,來下河鄉旅游的人多了,這樣,不僅農家樂的收入高了;在家門口賣賣水、賣賣楊桃都能得到一筆比較可觀的收入。”下河村村民蔡曉東笑著說。
近年來,下河鄉圍繞打造“城郊生態工業強鎮·云霄后花園”發展目標,大力實施“旅游+扶貧”模式,抓住脫貧攻堅和鄉村旅游兩大攻堅戰的契機,堅持走“農旅結合、以農興旅、以旅帶農”的特色新路,把發展旅游業放在突出位置,將其作為推動創新發展,助力脫貧攻堅的新興產業來培育。突出因地制宜,積極創新載體,加大資金投入,著力做好“山水”及“特色”文章,建設下河楊桃生態觀光園、七高磜旅游景區,形成下河—車圩—梅林—七高磜旅游精品路線,年吸引游客超過10萬人次,沿線群眾收入大幅增加。截止目前,全鄉共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38家,家庭農場、農家樂64家,農村經濟更加活躍,農特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得到切實提高。以下河村為例,有52戶貧困戶通過鄉村旅游實現增收,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宣傳力度,加快將下河鄉村旅游,特別是下河楊桃生態觀光園、七高磜旅游景區推向市場的步伐,通過下河楊桃觀光園、七高磜旅游景區等旅游景點,聚攏大量商氣人氣,打響‘下河楊桃’、‘七高磜富硒蔬菜’等產品知名度,提升群眾收入。”下河鄉黨委書記朱光勇表示,下河鄉將深入開發下河楊桃、外龍金棗、七高磜富硒蔬菜等農副土特產品,龍透、仙石“紅色文化”,車圩、內龍、后山等村“土樓”景觀,加強歷史文化遺跡與旅游景區建設相結合,有效拉動旅游產業發展,真正把下河建成生態之鄉、文明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