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吳毓桑 吳錫坤 林偉超)魯迅先生于1926年寫了一篇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來回憶他童年的妙趣生活,而在云霄縣馬鋪鄉的磜頭村,也有這么一處“三味書屋”和“百草園”,現在,讓我們來共同體驗這家集中草藥觀光、保健養生為一體的中草藥文化主題樂園。
建于海拔近600米的赤茅山半山腰的百草園,占地面積一千多畝。他的主人叫何友福。因為對幾千年的中醫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2001年,何友福開始遍訪民間中草藥師,搜集民間秘方與中草藥樣本,十幾年磨一劍,終于在2014年斥資上千萬開拓了這片百草園。
“我當時想,一些老祖宗經常在用的中草藥,現在因為生態受到破壞瀕臨滅絕了,于是我就想把老祖宗的這些傳承下來。”邁步在百草園間,何友福邊走邊介紹,“當時來選擇這座山,是因為我2014年之前來這座山游玩的時候,發現這邊的一些地理環境,包括氣候土壤比較特殊,很適合這些中草藥的生長。”
“山中無閑草,遍地皆靈藥。”建于山坡其中一面的“百草園”,梯田式層層生長著王不留行、蛇見愁、枳椇子、肝炎草等600多種珍稀名貴中草藥,每一種草藥都有詳細的介紹牌,從性味功效,到功用主治,讓游客在山間漫步的同時,識百草,知藥性。
百草園自2014年底開建至今,多次獲得省、市、縣多級人民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鼓勵。為了保護園區的幾百種中草藥,百草園成立了一支專業的基地維護團隊,包含項目負責人、中草藥引種收集負責人、種植技術指導和日常生產管理等完善的隊伍。目前,百草園已建成中草藥科普種植基地,成為集中草藥觀光、保健養生為一體的中草藥文化主題樂園。
“我們把這個叫中醫藥健康養生游,就是把青山綠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理念,融入到里面來,把原來的荒山,變成現在的寶山、青山、金山。”何友福說。
至目前,百草園迎來十幾萬游客及中醫藥愛好者,觀光旅游的收入為百草園的發展壯大注入活力。與此同時,馬鋪百草園也為中草藥地方品種收集與保護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評為2016年漳州市現代種業發展項目地方特色品種保護項目并得到當地政府資金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