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方瑜 林漢榮)11月14日,縣政協副主席吳淑芬帶領部分政協委員,深入火田鎮調研現存土樓的管理工作。火田鎮主要領導陪同調研。

風霜雕刻,殘垣斷壁,也掩蓋不了歷史文物蘊含著的深厚文化。調研中,縣政協一行實地察看了西林村漳州故城遺址、菜菜埔堡、溪口古民居土樓群、火田村李伯瑤故居以及靜安樓等現存土樓及文化遺址。一路走著,調研組一行談論著每一處土樓的歷史文化和古代名人的豐功偉績,認真聽取著火田鎮目前對這些土樓及文物遺址的保護和修繕的建議匯報。


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火田鎮現存土樓資源豐富,部分保存較為完好,如別具一格的瓦坑村恒升樓、溪口村的古民居土樓群、群景陽樓、鵲起鱗游大庴、菜埔堡等。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該鎮積極向上申報,如今火田鎮的西林和菜埔村已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菜埔村更是國家級傳統村落,白石村亦是省級傳統村落,全鎮有土樓十多座,年代不同,形狀各異,代表性強,極具科研保護價值,已定點文物保護古建筑共有54處。今年來,結合“三抓三比、十項競賽”活動,火田鎮努力加快打造“開漳第一鎮”的腳步,促進發展以歷史文化為主線的開漳文化游。
調研組指出,火田鎮要繼續加強對現存土樓及文物遺址的保護修復,推動土樓及文物遺址的保護工作上新臺階。要加大對土樓及文物遺址保護管理的宣傳,強化責任意識和主體意識,使土樓及文化遺址的保護成為老百姓的共識;要建立土樓及文物遺址保護管理長效機制,理順遺產地的管理和經營體制,強化政府職責;制定相關管理規定和鄉規民約,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組織實施對現存土樓及文物遺址的保護,確保保持文化遺產原貌,確保文化遺產與周邊環境的和諧。
縣領導表示,要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有序開發利用好存留土樓及文物遺址資源,進一步挖掘土樓乃至文物遺址的文化內涵,集中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延長產業鏈,充分發揮現存土樓及文物遺址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