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位于云霄縣下河鄉中部的下河村,2015年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3戶,256人,2016年貧困戶脫貧37戶130人。自扶貧攻堅戰啟動以來,該村依托萬畝楊桃基地,積極扶持發展楊桃種植,著力構建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產銷一體化相結合的新型楊桃產業經營體系,形成“一產接二連三”格局,加快發展楊桃旅游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稅增長“三豐收”。目前全村楊桃種植總面積6500畝,年總產量2.5萬噸,總產值1.2億元,全村從事楊桃產業的農戶998戶約1500人,占總戶數的80%,戶均楊桃產值5.5萬元。
增強競爭力,提升銷售量。一是改善楊桃品質。注重科技“帶頭”作用,改良推廣新品種“香蜜楊桃”,采用標準化和無公害化種植,提高楊桃品質,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通過改良楊桃品種,楊桃市價平均增加近1倍,農民每年可增加收入3000多萬元。二是實現“二產”加工對接。規劃建設楊桃集散中心,積極聯系加工企業,開發楊桃深加工產品,目前,已經開發形成了楊桃飲料、罐頭、蜜餞、凍干等休閑食品,有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其中富達、和豐等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龍海琪凱、利達等食品加工企業合作生產風干、凍干楊桃等系列產品,投放市場后年銷售額達1000多萬元。三是“雙線”并進暢通銷路。線上,實施“互聯網+戰略”,與“我有種”手機APP、微小店、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就云霄優質農產品團購及微商合作進行活動簽約,舉辦“天上星、人間果”云霄楊桃線上專題展銷會,引導產銷大戶、合作社“觸電”;線下,同永輝、蒙牛、麗西、盛吉等企業實現產銷對接,使楊桃遠銷北京、上海、天津、沈陽、廈門等省內外市場,日銷售量達15萬斤,同比提高3倍。
營銷品牌化,提升知名度。著力在提升品牌知名度上下功夫,策劃舉辦“下河楊桃”相關主題活動,利用多個平臺進行推廣,強化“下河楊桃”的認知度和品牌價值。一是加強品牌認證。加強“三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產地認證和產品認證,實現統一品牌、統一包裝,對外采用統一的“下河楊桃”品牌。2012年“下河楊桃”獲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志認證,并先后取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2013年下河村被農業部認定為第三批全國“一村一品”(楊桃)示范村。同時,下河楊桃中國馳名商標已經完成報批工作。二是策劃品牌營銷。與廈門晚報、新浪閩南合作,舉辦首屆“漫步云霄萌動楊桃”歡樂采摘季活動,加大下河楊桃品牌的宣傳、推介和保護工作,通過舉辦“楊桃美食節”等活動,增強下河楊桃的美譽度;組織富達等楊桃農民合作社積極參加“4·9”、“11·18”、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各種農產品展銷會,擴大楊桃產業影響力,借助各種廣告平臺和媒體大力推介下河楊桃品牌。三是豐富品牌內涵。聘請專業團隊,進行品牌方案策劃、軟文撰寫及發布、微博微信新媒體文案、宣傳文案設計,開展下河楊桃歡樂采摘季、楊桃評質評優活動比賽和楊桃王評選比賽、主題書畫攝影展、傳統美食及楊桃系列產品展銷會 、旅游景點推介會 、特色鄉村采風體驗之旅、農村電商平臺合作簽約儀式等活動,營造氛圍,提升內涵,辦火“楊桃節”,提升知名度。
發展鄉村游,延長產業鏈。以下河萬畝楊桃基地,以多家楊桃采摘園為支點,結合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水資源等優勢,集中打造集農業觀光、綠色采摘、農事體驗、休閑娛樂、歷史文化觀光、生態保護、科普教育、楊桃產品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農業暨文化旅游生態觀光園,實現楊桃產業園區的整體提升。一是規劃建設楊桃觀光園。項目規劃占地500畝,總投資1.5億元,計劃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主要為楊桃公園與濱水休閑區的建設,及下河古城墻、古楊桃樹群園區提升工程等,該部分于今年5月啟動建設,目前已進入掃尾階段。二期工程已經立項,將于近期啟動建設。建設內容包括:游客服務中心;以楊桃公園為核心,沿下河溪流域進行擴展,沿河建設濱水步道、休閑娛樂設施、南塘客棧等,有效提升楊桃觀光園整體層次。二是深入開發特色資源。發展體驗式采摘,引進燒窯雞、燜咸飯等項目,開發500多年種植歷史的古楊桃樹群,提升楊桃休閑旅游的特色性、參與性及觀賞性。同時,以保護文物為前提,開發具有300多年歷史的下河古城墻,拆除清理古城墻周邊違建物,設碑立牌,宣傳推廣下河人文歷史內涵,形成古城墻民俗文化走廊。三是對接優勢旅游資源。與各地的旅行社進行對接合作,設計合理旅游路線,同金湯灣海水溫泉大酒店、云頂溫泉大酒店、大山海景等成熟景點打包消費,充分挖掘山海結合優勢,發展自助采摘,把農業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F在每周末都有上千人組團到富達、和豐等采摘園采摘楊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