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陳可姍 下河鄉黨政辦)深秋時節,走在云霄下河的每個角落,往昔的舊村落,如今有了大變樣:黨建扶貧、產業扶貧、光伏扶貧等精準扶貧,處處發力。2016年,全鄉已有貧困人口319戶1176人實現脫貧。

“黨建+扶貧”黨員先鋒隊暖了民心
“同志,我想要申請小額金融扶貧貸款,要怎么申請?”
“您稍等一下,我拿張申請表格給你,只要按上面的信息填寫好姓名、身份證號……填寫好之后,我們將把您的申請表上交,批準了再通知您?!?/span>
“真是感謝啊,不然我都不知道要怎么辦了。”
在石屏村村委會的辦公現場,前來咨詢的村民排起了長隊。這是石屏村黨員扶貧先鋒隊的隊員在為貧困戶提供咨詢宣傳服務。
2016年初在下河鄉石屏村啟動“1+2+X”黨建扶貧試點工作,“1”指1個政治功能優、帶富能力強、群眾威望高的村黨支部;“2”:1名第一書記、1支駐村幫扶隊,實行任期承諾和年度承諾制度,放大典型示范效應;“x”:根據需要在自然村、合作社等組織內部建立若干個“黨員扶貧先鋒隊”,實現黨員干部掛包貧困戶制度。
同為扶貧開發重點村的外龍村也在積極推行“1+2+X”黨建扶貧模式。他們的黨員扶貧先鋒隊主要采取注重開源的“螞蟻搬家”式幫扶措施,即由村書記、村兩委、村里經濟能人分別帶頭成立了漳州亮鑫保潔公司、外龍興龍造花玩具加工廠等二家企業,企業在用工方面優先聘用貧困戶。在外龍,有3戶貧困戶在漳州亮鑫保潔公司務工,6戶在興龍造花玩具加工廠務工,戶均增收達3000元以上,2016年以來共有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在企業務工的方式順利實現脫貧。
目前黨建扶貧先鋒隊已覆蓋下河、外龍等下河鄉9個重點扶貧村。共謀劃種植、養殖等生產性項目18個,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其中石屏旺江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外龍亮鑫保潔有限公司、外龍人造花加工廠、下河瑞通采摘園等企業接納了60余戶貧困戶務工,有效實現了先進帶動后進,先富帶動后富。
“成立黨員扶貧先鋒隊,當初只是一個嘗試,沒想到現在效果這么好,不僅能為貧困戶提供技術上的指導,還能向他們宣傳最新的扶貧政策,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問題。”下河鄉黨委書記朱光勇說到,“下階段,我們將進一步把這項制度落到實處,通過交流和幫助,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span>

“產業+扶貧”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我現在有70多棵楊桃樹,每棵年產能達到300來斤,每斤平均收購價在1.5元,按照這個勢頭,前景很樂觀?!贝迕癫趟囉略谟慰椭行臉纷套痰叵蚬P者介紹到。
而在兩年前,這樣的笑容在這個被生活重擔壓的喘不過氣的農戶臉色難得一見。家里有年邁的父母,體弱的妻子和三個年幼的孩子,在外地打工的蔡藝勇只能靠著微薄的收入勉強度日。那時候,村里的楊桃產業正在火熱朝天的進行著,回村里和鄉親們交流后,蔡藝勇決定回鄉從事楊桃種植。
“鄉親們告訴我說,村里的楊桃產業越做越好了,品種改良后,果實大了,也變甜了,還可以就近賣給村里的合作社,收購價不低,銷路也不用愁?!痹具€有些擔心的蔡藝勇決心放手一搏,他通過申請小額貸款開始了他的楊桃種植。
目前,在下河村像蔡藝勇這樣從事楊桃種植的農戶近900戶1500多人,占總戶數的87%。全村楊桃種植總面積6500畝,年總產量2.5萬噸,總產值1.2億元。
產業發展了,村民腰包也鼓起來了。目前下河村全村人均收入可達近萬元。
近日,天氣漸冷,但七高際村鄉村游的熱度絲毫不減,每周末均能迎來四五百人的游客,旅游團、自駕游成為常態化。
“每逢節假日就是我們最忙的時候了,現在游客越來越多,七高際村山路十八彎,以前根本沒什么人會來這里,村里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年人、婦女、兒童,自從發展起了鄉村旅游,整個村都活起來了,看到游客們來這里玩都笑的那么開心,我們也都樂了。”吳大爺聽說是記者要采訪,樂呵呵的向我們介紹起七高際這幾年來的變化。
依托楊桃產業,下河鄉堅持把旅游扶貧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舉措,完成下河楊桃主題公園項目,七高際旅游景區提升項目,加速推進楊桃島建設,規劃啟動坡兜畬族風情園建設,打造下河—車圩-梅林-七高際精品旅游路線,形成“一產接二連三”產業格局,輻射帶動全鄉經濟發展。
“光伏+扶貧”借光照亮了扶貧路
“下河村是福建省的省級扶貧村,以往村財收入全靠鄉里的財政轉移,自從屋頂上安裝了太陽能發電板以后,每年將會有5萬元左右的光伏發電收入?!毕潞哟鍟洸虅潘烧f到。
把發展光伏產業和脫貧攻堅捆綁在一起,是下河鄉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摸索出的一條新的扶貧之路。結合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等特點,下河鄉駐村扶貧干部和鄉黨委一班人從多種脫貧產業發展模式中反復進行對比和論證,最終選定通過發展光伏產業作為增加村財收入的突破口。
“摒棄‘等靠要’的思想,讓光伏發電發揮出積極的‘造血’功能,使貧困村在增加收入的同時,也看到了脫貧致富的曙光。”下河鄉黨委書記朱光勇介紹到。
無獨有偶,同為貧困村的石屏村也結合當地實際,將光伏產業作為村財增收的重要模式來抓,并且把太陽能發電做成了“屋頂銀行”。
扶持一個村,帶動一個鄉。下河鄉在總結前期有效經驗的基礎之上,其余的6個扶貧開發重點村也開始著手安裝分布式光伏,建立光伏發電收益分紅長效機制,切實讓精準扶貧產業由點到面,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自脫貧攻堅戰啟動以來,下河鄉建立健全扶貧對象識別機制,切實做好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創新思路,通過調研把脈找窮因、精準施策開藥方、掛鉤幫扶促增收、產業扶貧換窮業、安居工程治窮窩、綜合發力拔窮根等有效舉措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輸血”“造血”并舉,精準扶貧扶根,多點開花,讓貧困群眾挺起了“腰桿”,走上脫貧致富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