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蔡育忠 文/圖)近日,筆者來到下河鄉發現,違章搭蓋的移動店面被全部拆除,道路兩側的雨棚、廣告牌等占道物的身影也已消失不見,原本雜亂無章的道路,如今變得井然有序。
徒手整出嶄新下河村
“臟、亂、差”曾是下河村的“代名詞”,堆滿了建筑、生活垃圾。許多垃圾飄落在村道上、巷子里、水溝中,大型機械清運車輛根本無法清理,給清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面對這樣的困難,下河人并沒有畏懼,成立由鄉主要領導為組長,其他相關單位為成員的工作小組。鄉、村兩級40余名干部迅速集結,以分秒必爭的執行力,對下河村村莊垃圾進行了清理清運。
“以前臭氣熏天,蚊蠅滋生,看著他們這么辛苦地把這里清理得這么干凈,創造了這么好的環境,我們大家別提多高興了!”村民蔡慶榮笑著說。
行走的“紅馬甲”
“以前行人不看紅綠燈、亂穿馬路的情況特別多,為了防止行人亂穿馬路,我們還拉起了警戒繩。創城以后,行人的文明意識明顯提高了,走到路口,所有人都會自覺停下腳步等待綠燈,都不用拉警戒繩了。看著大家的文明程度在提升,看著這個城市一點點在變得更好,我特別的高興。”方武紅告訴記者。
方武紅只是下河鄉所有道路“勸導糾正行人亂穿馬路、闖紅燈等不文明行為”的勸導員之一。
今年,下河鄉各學校組織學生在道路十字路口,身上帶著綬帶整齊地站在路口,親身參與“文明交通”的活動。“您好,我們是文明交通勸導員,請您自覺遵守交通法規,謝謝您的合作。”孩子們純真的微笑和句句倡導吹進每位路人的心里,變成了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村里的“鏟子隊”
以前,行走在下河鄉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各種小廣告、堆放物和建筑垃圾等。而如今,堆放物、建筑垃圾不見了,小廣告少了,這一切都得利于村里的“鏟子隊”。
近年來,下河鄉各村(社區)自發形成一支家園清潔“鏟子隊”,他們清理堆放物、搬運樓道堆積物品、清理小廣告、粉刷墻面,工作多,但他們卻不言辛苦,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以前村里的小廣告泛濫成災,嚴重影響美觀,一般人家會及時清理自家門上的廣告,但老年人和租房戶大多對小廣告無能為力或漠不關心。我們想了不少辦法,試過用電吹風,但卻苦于沒有電源;試過用熱水沖,但安全性太低。最后我們搜到了用消除劑噴灑然后用小鏟子刮的辦法,用此方法,半個小時就能清理一個樓門,工作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不少。”鳳興村“鏟子隊”隊長黃鑫同說。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力度,廣泛發動宣傳,在全鄉范圍內營造積極的創城氛圍;將文明創城和美麗鄉村建設、鄉村生態游相結合,進一步促進鄉村旅游業、楊桃產業的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實現‘綠、亮、凈、美、暢’的目標。”下河鄉鄉長方炬宇表示。
據悉,下河鄉先后組織150多人到轄區內開展文明勸導,發放宣傳單500余份,還通過LED顯示屏滾動播放、投放宣傳標語等方式,營造濃厚宣傳氛圍,引導村民樹立文明意識、養成文明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