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張云窗 方章雄)云霄武廟遺址在云霄縣云陵鎮大路街,始建至今已近500年。武廟建筑雄偉,二進一殿,抬梁式木石結構,主體建筑面積210平方米。主殿中祀關帝塑像神位,左側立手托大印的關平,右側立手執青龍大刀的周倉;前立赤兔馬及牽馬直夫爺一組,又稱馬爺公,每年九月初一為祭馬爺公之神。廟前辟一放生池,方便百姓放生水生動物,以祈求豐年平安。
云霄武廟由于未能妥善保護,導致廟內的文物構件損毀嚴重。1952年,云霄縣利用武廟作獸醫工會,后拆除前殿增建云霄獸醫站,兩廊4間平房改作辦公場所及員工宿舍。文革初,武廟神座被搗毀。1971年,廟前放生池被填建為民居建筑群;武廟則長期被縣獸醫站使用,并經多次修繕擴建為辦公場所。由于隨意拆毀和自然災害,現主體建筑房屋頂坍塌,部分建筑物已拆除,僅剩主殿基址及兩側山墻,但保留原主殿的臺明、踏步及青石楹聯等構件。
目前,云霄武廟遺址正在組織修繕中。2015年7月14日,武廟工作人員對放生池遺址進行清理,偶然發現有一塊古青石露出,發現是一塊巨碑,碑刻上的文字是清康熙年間的古物。這方石碑高約1.4米、寬約0.8米、厚度0.2米,保存極為完整。左右依次鐫刻楷書“鎮守福建云霄等處地方參將加二級盧清祚建,康熙十七年 (1678年)歲次戊午閏三月吉旦立,中間清晰刻著篆隸體“放生池”3個大字。文物專家據碑文內容判斷,這方放生池石碑 ,系清康熙十七年云霄營參將盧清祚題。
云霄武廟遺址作為云霄縣歷史文物,是閩臺關帝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已被公布為漳州市文物點和全國文物普查點,云霄縣注重文物保護工作,組織相關人員抓緊整修,力求恢復原貌,形成以武廟為核心、具有城市記憶的文化生態保護區,讓其煥發出傳統文化的歷史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