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方章雄 王秋生) “要是沒有黨的好政策和政府的幫助,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我要多做實事,回報社會。”近日,“全國最美家庭”提名獎獲得者、云霄縣愛心協會會長黃榮來來到云霄縣下河鄉內龍村,為村民拓寬道路捐資4000元,得到了當地村民的好評。

前些天,黃榮來下鄉看到內龍村與外龍村之間一條主要道路僅4米寬,而且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行人來往很不方便。"村民自種瓜果豐收了,山路不好走,不方便,收購商都不愿意上門收購。不僅如此,每年春節期間村里舉辦民俗文化表演時,路不好,停車都成了難題。"內龍村"思敬堂"理事會會長林詔安道出了修路的迫切性。
“要想富,先修路。我個人先捐款,希望帶動更多的人來參予。”黃榮來希望能夠將他創造的財富“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幫助鄉親們早日走上致富路。
今年62歲的黃榮來出生于云霄縣下河鄉鳳興村一個農民家庭,12歲就擔起家庭重擔。他最早做水產生意,后來逐步發展到建材、百貨及房地產開發等,靠誠信經營和艱苦奮斗發家致富。 35年來,黃榮來踴躍捐資496萬元,他的許多善行和義舉,令很多人贊嘆。無論是鋪橋造路、捐資助學,還是扶貧濟困、排憂解難或是見義勇為、調解民事糾紛,每一件好事、每一個行為都充分體現了黃榮來的高尚品格。
“把別人的幸福當成自已的幸福,在關心幫助他人中,體驗生活的樂趣”。黃榮來常常這么說到。他不僅把資金捐贈給各類公益事業,而且把溫暖的雙手伸向那些急需救助的貧困家庭。致富后的黃榮來沒有忘記回報社會,這些捐資款都是他平時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早年他經常購買果苗、化肥,支持村民發展生產。1989年,黃榮來帶頭捐資1萬元,購買300立方米條石,并下工地做義務工近2個月,修建石橋,改善村水利基礎設施。
1983年,黃榮來、吳其謀、張揚輝等十幾位愛心人士創立云霄愛心小分隊,做了許多好事,在社會引起極大反響。2008年,成立云霄縣愛心協會。為了及時籌集協會辦公場所建設資金,黃榮來還低價賣掉自己兩間帶店面的房子,把賣房所得的幾十萬元用于建造會所和添置設施。愛心協會成立以來,積極出錢、出力,參加搶險救災、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等社會公益事業,扶助了許多困難群眾。目前,云霄縣愛心協會會員已達1500多名,"見險就上,見難就幫,克己奉公,得理讓人",他們把這16字記在心里,用在行動上,成為協會道德行為準則。愛心協會隊伍日趨龐大,其中不乏公務員、律師、個體戶、心理咨詢師等。
2012年7月,由中央宣傳部主辦、中國文明網承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中國好人榜”活動揭曉,黃榮來入選“中國好人榜”。 2015年, 黃榮來一家還榮獲全國“最美家庭”提名獎。
“我的家庭以前非常窮,依靠黨的好政策和誠信經營,結合自己努力才有今天,所以,我奮斗事業向前看,盡量省吃儉用來回報社會”。在榮譽面前,黃榮來總是謙虛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