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世矚目的“雙普會”于16日在赫爾辛基的芬蘭總統府舉行。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都對此有所期待,但兩國的國家利益與政治慣性不容他們任性走近。這場外交活動費時4個多小時,但雙方未能融化彼此間的堅冰。華盛頓與莫斯科之間的關系,還遠未達到特朗普在這次會談前所公開期望的“非同尋常”的程度。
橫亙在美俄之間的無數障礙,主要分布在三個層次。首先,在國際領域,美俄就烏克蘭、敘利亞、伊朗等問題矛盾重重。其次,在雙邊之間,美俄前些時候互相關閉使領館,驅逐對方外交官,雙方關系降到了冷戰結束以來的歷史性冰點。第三,特朗普團隊仍為“通俄門”所困,特朗普上臺的合法性間接受到挑戰,這迫使他與普京在公開場合保持距離。
在國際領域,美國和西方對俄羅斯軍人在2014年以不帶軍隊辨識的方式進入克里米亞并將其“帶回家”的行為完全不能接受,幾乎全世界對俄羅斯這一有損烏克蘭主權之舉都難以支持。俄羅斯因此被逐出G8(G8因此重新變為G7)。上屆美國政府曾堅定表示,除非俄羅斯改變其對克里米亞的立場,莫斯科將不被接納重返G7。最近,特朗普卻放出風聲,表示即使克里米亞問題未予解決,仍將歡迎俄羅斯重回七國集團。但這一表態根本不為該集團的其他伙伴所接受,美國國內也普遍持反對態度。因此,盡管“雙普會”來之不易,美俄卻無法就克里米亞問題破局。
同樣,在敘利亞問題上,盡管當前美軍無意久留敘利亞地區,但美國政界主流不能接受俄羅斯繼續支持阿薩德政府,聽任俄羅斯在敘利亞發揮主導作用。此外,美國在今年5月宣布退出伊核協定,已引起伊朗和該協定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成員國的很大不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問題根本不可能通過幾個小時的赫爾辛基峰會予以解決。
2016年的美國大選,由于美國普選結果和選舉人團選舉結果再次相左,民主黨鎩羽而歸,特朗普僥幸勝出。對此的一種解釋是俄羅斯政府通過網絡滲透與干預成功地影響了選情。對此指責,在本次美俄峰會上普京坦然承認他在選前確實希望特朗普獲勝,但否認俄方曾通過網絡獲取并操控美國的選情。但美方獨立檢察官通過調查已確認這一指責。美方還指責俄羅斯應為俄羅斯前情報官員在英國被刺負責。美俄之間的相互指責不僅導致雙方之間關閉對方使領館的罕見事件,美方還要求引渡被指控應對美國大選發動網絡進攻負責的12名俄羅斯情報官員。鑒于主權和面子,俄羅斯當然不可能通過峰會溝通而將本國官員交給美國。
美國檢察部門坐實俄羅斯干涉美國大選的指控,無疑是在挑戰特朗普入主白宮的合法性。包括特朗普女兒女婿在內的大選競選團隊,迄今仍受美國獨立檢察官的調查,所有這些為特朗普方面改善同俄羅斯關系的努力都帶來了重重限制,使得本次美俄峰會基本就是一場務虛,其功效是在雙邊關系墜入深淵谷底前的一次剎車。應該承認,談總比不談好。美俄關系能夠止損,總比繼續相互折騰給予世界更多希望。
不過,特朗普似乎對俄羅斯情有獨鐘。無論人們如何批評俄羅斯,特朗普總會站出來為俄羅斯開脫。這非但無助于特朗普得到美國主流輿論對于寬恕俄羅斯的諒解,反而徒增美國內部對其原則與私德的顧慮。因此,即使他與普京達成什么協議,美國國會都不會輕易予以批準。 (沈丁立 作者系上海市國際戰略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