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霄縣七彩虹文明實踐先鋒隊堅持黨建引領,以“童心彩虹橋”志愿服務品牌為總載體,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十四載的堅實步履,不斷完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體系,凝聚服務力量,持續推進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標準化、項目化、品牌化,將“志愿紅”深深融入基層治理的肌理中,通過黨建引領和專業賦能的“雙輪驅動”,推動服務從“經驗驅動”向“能力驅動”躍升,構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新格局。
黨建鑄魂,織密文明實踐“一張網”。先鋒隊始終高擎“黨建紅”旗幟,構建“黨建引領+志愿服務”核心模式,創新拓展“政社企校”協同機制,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建共融,精心打造群眾“愛來、想來、常來、盼來”的優質活動空間。同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靈活運用“五微”(微講堂、微網格、微庭院、微陣地、微平臺)載體,以多角度、寬領域、分類講的形式,用“接地氣”“冒熱氣”“有生氣”的語言,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講。
智庫賦能,驅動專業服務“強引擎”。為破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專業化瓶頸,先鋒隊創新打造“彩虹智庫”核心引擎。匯聚教師、心理咨詢師、社工師、應急救護師等40名核心專業人才,構建“人才蓄水池”,提供政策研究、項目評審、專業督導等智力支持。創新“線上+線下”雙軌培養與“專家帶萌新”模式,盤活資源建立志愿培訓基地,實施分層分類培訓(新志愿者理念普及、骨干力量技能強化),推動隊伍從“游擊隊”向“大兵團”的專業化升級。
數字搭橋,實現供需對接“精準化”。以數字技術打通服務堵點,構建“互聯網+志愿服務”平臺,對接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構建高效運轉的智慧生態,優化志愿者招募、注冊、管理全流程,實現規范化運作。創新建立“群眾點單、精準派單、高效接單、反饋評單”的閉環服務機制,確保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同時通過公眾號、視頻號等方式傳播文明實踐志愿文化,讓文明實踐好聲音從“指尖”直抵“心間”。
品牌深耕,點亮暖心實踐“滿天星”。“有特色、接地氣、入人心”是七彩虹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先鋒隊打造文明實踐品牌的追求方向。聚焦“一老一小一殘一困一新”,孵化培育品牌項目,打造有溫度、有影響力的品牌矩陣。聚焦重點群體,培育推廣“童心彩虹橋”“百童暖心”“青春護航”等12個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的金牌項目。與此同時,開展“菜單化”服務,變“被動受邀”為“上門服務”,化“我講你聽”為“你點我講”,常態化提供困難幫扶、心理疏導、資源鏈接等精準服務,開展政策聯講、技術聯學、服務聯動25場次1200余人;圍繞支教、宣講、文化、應急、心理、幫困等成立8支志愿分隊,涵蓋400多名志愿者,組織開展扶助孤殘、關愛留守、敬老助困等文明實踐活動120余次;積極開展春節、元宵節等“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100余次;講好云霄歷史文化名城故事,組織編印《云霄方言俗語》《閩南童謠》《云霄地名文化》《開漳文化》《云霄紅色記憶》等文化讀本;開展春季植樹、文明綠色出行、移風易俗、健康生活習慣養成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80余次,推動群眾文化活動出新、出彩、出亮點。
碩果盈枝,閃耀文明云霄“新標桿”。七彩虹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先鋒隊成立14年來,組織各類活動450次,累計服務群眾23萬人次,志愿時長超8萬小時,扶助孤老病殘弱等群體5200人,發放愛心款物300余萬元。團隊及項目獲國家級表彰16項(含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全國百名最美生態環境志愿者等),省級表彰52項,市級表彰28項,66篇調研信息被國辦和省辦綜合采用。全縣志愿服務生態蓬勃發展,注冊團隊達404支,志愿者超7萬名,“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蔚然成風。
數字賦能提效率,品牌深耕聚民心。云霄七彩虹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先鋒隊以“黨建紅”為舵,以“專業力”為帆,以“志愿情”為槳,在文明實踐的壯闊航程中,用十四年堅守持續書寫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動人篇章,無數志愿者以專業為燈,點亮溫暖云山漳水的文明之光。
通訊員:張瑞勇 陳舒婷 來源:云霄縣教育局 云霄縣委文明辦